首先,我們目前常用的雨量是某流域內一個觀測點上測得的,可代表測點周圍一個小區域的平均降水量。但是單一觀察點往往不是那么準確,不能準確預測某一流域準確的洪澇信息。因此我們需要由區域內各點降水量推求該區域的平均降水量—面雨量(單位面積上的降水量)。
面雨量是水文上重要的參數 ,其算方法我們一般用算術平均法,此外還有:三角形法、等值線法,等等。1)算術平均法是將該流域各站測得的同期雨量相加后,除以總站數,即為流域面雨量。2)三角形法的具體做法是先在流域內自先設定均勻分布的網格點,以網格點為重心將區域分成三角形,以網格點上的降水量代替對應三角形面積上的平均雨深。然后各三角形區域的平均雨深乘上三角形面積,得出三角形區域的降水總量,再將各三角形區域降水總量相加,除以流域總面積,即得流域面雨量。3)等值線法是根據流域內各測站實測的雨量資料繪出雨量等值的線,然后用數學方法求各相鄰兩等雨量線間的面積,再分別乘以各相鄰兩等雨量線雨深的平均值,即得該面積上的降水總量。將各面積上的降水總量相加,除以全流域的總面積,即得流域的面雨量。
關于動點動面關系:一般建立閉合的等雨線分布圖后,其中各條閉合等值雨線圍成的面積和這個面積內的平均雨深,之間的關系,在整合多次后會發現暴雨的暴雨中心地點和各等雨深線的位置及形狀均不相同,這種面深關系簡稱動點動面關系。動點動面關系反映了該流域內不同時段雨量隨面積變化的自然特性。